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907篇
航空   2797篇
航天技术   424篇
综合类   669篇
航天   12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传统的无线定位方法容易受到接收信号信噪比低和无法接收直射信号的影响,将导致其性能下降乃至严重时方法失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多基站分布式混沌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定位方法,通过利用基站端的接收阵列构造接收信号的分布式功率谱,并对多个接收基站的分布式功率谱进行融合,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无线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92.
离心压气机包容结构连接螺栓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离心压气机包容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对连接螺栓建立多种有限元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分析比较不同建模方法的数值仿真结果与计算特性,并在高速旋转试验台上开展了离心叶轮轮盘破裂包容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蛛网多点耦合模型、固连失效接触模型和梁-壳离散弹簧模型计算量少,计算效率高,但无法准确体现高能冲击载荷的传递和连接部位突加应力、应变的分布与变化;螺栓实体模型较为复杂,所需计算时间长,但能够充分体现螺栓变形以及与螺栓孔的相互作用,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3.
总结子空间跟踪算法识别模态参数的一般步骤。对一个有理论参考解的时变两自由度系统进行仿真,利用添加不同量级噪声的响应数据对系统进行辨识。辨识结果表明:基于新信息准则的子空间跟踪算法拥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对飞行器舵面结构进行受控快速加热,辨识快速升温过程中的模态参数。辨识结果表明:子空间跟踪算法可用于热模态辨识,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天文观测卫星普遍采用动中探测模式开展空间探测任务。为了实现动中探测姿态机动模式的地面有效验证,设计了整星机动集成测试方案。设计惯性空间基准的地面动力学仿真,满足惯性空间扫描仿真;设计整星各分系统间高精度时间统一系统,为整星机动测试提供统一基准;基于STK与Matlab接口模块,设计基于实时遥测数据的可视化判读系统,可提高测试判读实时性与准确度。整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验证了动中探测任务中姿态机动功能的正确性和指标符合情况,为开展整星地面测试和在轨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邓长华  王珺  吴丹  袁军社 《火箭推进》2020,46(1):96-101
液体火箭发动机机架在静力试验中,通常在关键位置布置多个位移传感器来测量机架在静力试验过程中的位移值,对所测的位移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机架是否满足刚度设计要求。由于位移传感器较多,无法直观、快速查找到可能存在的异常测点,同时由于无法可视化使得分析机架整体变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静力试验结构变形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的几何位置及测点位移信息,通过空间坐标重构连续再现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三维变形过程,形成三维变形动画,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开发了空间变形分析软件,可直观分析结构整体变形、快速查找位移测量异常点,同时软件分析结果可保存为文档文件和视频文件。该方法对于直观分析机架的整体变形过程,快速判断测点位移数据是否异常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拖缆放出长度是拖靶飞行的重要参数,测长过程一旦发生故障势必造成严重后果。针对长度计数间断现象,从长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原理、空中受力和飞行过程分析了计数错误原因,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法和飞行机动航路要求,以实际应用验证了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试验机试飞人因差错事件具有致因因素种类繁多、模糊性强的特点,难以找寻影响其发生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利用HFACS模型,结合试验机试飞的特点,建立适用于试验机试飞的人因差错事件分析的流程方法——试验机试飞专业性人为因素分析框架,对人因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挖掘影响人因差错事件发生的核心致因因素,对于减少和预防试验机试飞人因差错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艾邦成  宋威  董垒  蒋增辉 《航空学报》2020,41(10):23809-023809
为满足新型有人或无人作战飞机高隐身、高速和高机动性等要求,作战飞机普遍采用武器内埋挂载方式。当高速气流流过内埋武器舱的空腔时,将引发边界层分离、舱口附近会存在复杂的剪切流动、舱内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噪声环境等非定常流动现象,这些复杂的非定常流动现象严重影响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ASSC)。首先,给出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重要研究意义;接着,重点介绍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论述和总结了国内外采用4种方法(理论分析与建模、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和飞行试验)研究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及其流动控制方法的进展,指出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干扰试验影响因素众多,难以量化,试验数据采集困难以及实验数据中普遍存在类不平衡等问题,基于机器学习创建导弹试验干扰效果评估模型,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多层感知机等常见模型对导弹试验干扰效果进行评估。特别针对小数据样本中的类不平衡问题提出 2阶段分类模型,采用过采样方式解决类不平衡问题并采用随机森林进行分类。基于开源的导弹干扰效果评估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说明,基于过采样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干扰效果评估问题中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在 AUC指标上,该模型比多层感知机模型在中位数上最多提高 60%,建议在后续的试验中采用该模型进行导弹干扰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7):2014-2023
This paper considers a fault-tolerant control and vibration suppression problem of flexible spacecraft. The attitude dynamics is modeled by an interconnected system, in which the rigid part and the flexible part are coupled with each other. Such a model allows us to use the interconnected system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flexible spacecraft. Both distributed and decentralized observer-based fault-tolerant control schemes are developed, under which the closed-loop stability of flexible spacecraft can be ensured by using the cycle-small-gain theor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faults occurred not only in the rigid parts, but also in the flexible parts.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connected system approach simplifies the system model of flexible spacecraft, thereby the difficulty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flexible spacecraft are greatly reduc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ult-tolerant control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